从寒冬到春天:AI技术变革中的挑战与突破

发布时间:2024-10-23作者:网翼互联阅读:0

2024年诺贝尔奖揭晓后,许多人惊呼“AI成了最大赢家”:物理学奖授予了约翰·霍普菲尔德和杰弗里·辛顿,表彰他们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的基础性贡献;化学奖的得主中也有因蛋白质结构预测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AI科学家。这再次表明,AI正在深刻改变世界。

图片1

如今,在科研领域,AI辅助科学家探索RNA病毒和蛋白质折叠;在日常工作中,AI通过文本生成、代码编写等功能为普通人提供支持;在生活娱乐中,AI应用于智能配音、老照片修复等场景。然而,AI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挑战,如算力短缺、数字伦理问题、商业化困难等,这些问题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思考。

在近期的“AI‘兴’视野沙龙”上,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与多位业内专家深入讨论了AI技术的历史与现状、最新进展、未来趋势以及产业融合路径。崔丽分享了中兴通讯在AI领域的定位与主张,并表示当前的AI发展需要务实、冷静地看待,避免因过高的期望导致失望情绪蔓延。

AI的演进与未来:务实与冷静

崔丽在沙龙上回顾了AI发展的七十年历史。她指出,AI经历了两次春天和两次寒冬。第一次春天始于上世纪50年代,随着图灵测试的提出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发明,AI领域迎来了广泛关注。然而,过高的期望加上计算能力的不足,导致了AI的第一个寒冬。

第二次春天出现于专家系统的兴起,行业转向通过教机器人类知识规则来执行任务。然而,LISP机市场的崩溃以及专家系统进展缓慢,导致了第二次寒冬的到来。

如今,AI进入了第三次春天,依托Transformer等技术,AI大模型不断涌现。然而,崔丽提醒,AI的大规模商用尚未真正到来,企业需要在发展中保持冷静与务实,避免重蹈历史上因过度期望而导致的寒冬。

面对AI挑战:中兴通讯的三大主张

截至2024年8月,中国已有超过190个生成式AI大模型上线并服务公众,用户数量超过6亿。然而,随着AI技术的深化,其背后的算力需求迅速增长,能源与资源消耗问题、行业应用落地难等挑战也随之而来。

对此,崔丽提出了中兴通讯的三大核心主张:以网强算、开放解耦、训推并举。首先,通过创新网络连接技术和强大基础设施支持AI发展;其次,推进软硬件解耦,促进开放的技术生态,推动AI技术更快落地;最后,强调AI的应用不仅在于大模型的训练,还需深入到具体业务场景,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价值。

中兴通讯的AI战略:融合与创新

崔丽强调,AI的发展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,单靠GPU等硬件堆叠无法实现真正突破。中兴通讯致力于成为端到端智能计算解决方案的提供者。通过“芯片+整机+大模型”的策略,公司全面拓展智能计算领域,利用在通信、硬件、软件及系统工程的优势,推动产业创新与突破。

在基础设施方面,中兴推出了“一机多芯”开放架构AI服务器,并填补了国产400G网卡的空白。在大模型应用上,中兴自研的星云系列大模型已在公司内部和多个行业落地推广,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,并助力运营商实现自智网络的商用。

结语

AI的历史充满了波折,经历了春天与寒冬的交替,但正是无数科学家的坚持与努力,推动了AI的不断进步。今天,随着AI第三次春天的到来,国内企业如中兴通讯已积极投入这一浪潮,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变革,为未来创造更多价值。


标题:从寒冬到春天:AI技术变革中的挑战与突破

TAG标签:

上一篇: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功耗排名:十大领先地区解析
下一篇:智算崛起与全球布局:IDCC2024引领算力产业未来发展方向
返回顶部